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协办,实际上也是全国介入放射学组的专刊,是一本有关介入放射学基础研究、临床等方面的学术性期刊。办刊的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介入放射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实验研究、短篇、经验介绍、病例报告、综述、训练等。内容涉及:神经介入、心脏介入、血管介入、肿瘤介入、非疗内介入等各个领域,是介入放射学界医、教、研各类人员的良师益友。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介入放射学杂志

- 杂志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794X
- 国内刊号:31-179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Pж(AJ) 文摘杂志(俄),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经皮椎体成形术
何仕诚;滕皋军
关键词:椎体血管瘤, 治疗, 脊椎转移癌, 缓解率, 骨髓瘤, 疼痛, 神经功能障碍, 技术, 患者,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恶性肿瘤, 外科, 麻痹, 脊髓, 骨水泥, 转移性肿瘤, 严重并发症, 手术适应证, 手术并发症
摘要:脊椎的转移性肿瘤、血管瘤和骨髓瘤等往往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还常伴有脊髓麻痹和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护理困难,生活质量下降,加速患者的死亡。传统的治疗手段为放疗和外科手术切除+内固定术。放射治疗脊椎的转移癌、血管瘤、骨髓瘤的疼痛缓解率可达40%~80%,但一般在2周后才能显示效果,其大的弱点是无法保证和加强因肿瘤破坏而造成的脊柱不稳定,以至于不能充分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尤其是脊髓麻痹则更难恢复。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加强脊柱稳定和减压,手术方式为病灶搔刮+植入新骨、或经前入路直视下注入骨水泥或植入假体钢板内固定等技术,其疼痛缓解率能达到90%左右,不完全脊髓麻痹症状的恢复在50%左右,但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范围很窄,多数跨越两节以上的脊椎转移癌、椎体血管瘤、椎体骨髓瘤患者得不到治疗,而且创伤大,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主要包括伤口延迟愈合、血肿形成和内固定器松动等,使晚期癌肿患者难以承受该项治疗[1-3]。 1987年,Galibert等首先报道经皮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效果,可以说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先河,其主要作用是解除或减轻疼痛和防止椎体压缩塌陷。1989年,Kaemmerler等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转移癌,疼痛缓解率达16/20。1990年,Galibert等又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可扩大应用于椎体恶性肿瘤及骨质疏松症等。1994年,Gangi在CT结合透视下安全操作。1996年,Weill及Cotton等分别报道37例病灶分布范围包括颈、胸、腰椎,亦取得明显疗效,到1999年已报道的病例数达上百例,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10]。可以相信,这一医疗技术将被广泛推广应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