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协办,实际上也是全国介入放射学组的专刊,是一本有关介入放射学基础研究、临床等方面的学术性期刊。办刊的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介入放射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实验研究、短篇、经验介绍、病例报告、综述、训练等。内容涉及:神经介入、心脏介入、血管介入、肿瘤介入、非疗内介入等各个领域,是介入放射学界医、教、研各类人员的良师益友。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出版部门: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79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6/R
邮发代号: 4-63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16.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794X
- 国内刊号:31-179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总结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18例患者20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先将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内,再将不可脱卸球囊于动脉瘤颈处充盈覆盖瘤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填塞动脉瘤.结果17个动脉瘤治疗成功,完全填塞的动脉瘤12个,次全填塞(>90%)4个,不完全填塞(......
作者:刘建民;张鑫;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赵文元;王永春 刊期: 2003- 03
-
微导丝辅助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导丝辅助的瘤颈成形技术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技术操作要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组包括25例小型宽颈动脉瘤(前交通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微导管成功超选动脉瘤囊内,将撤出的微导丝再塑形后跨瘤颈部位放置,通过微导管内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25例均获得成功,动脉瘤致密栓塞,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效果满意.短期影像随访16例,动脉瘤无复发.......
作者: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赵文元;张珑 刊期: 2003- 03
-
支架辅助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105例难治性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入GDC.结果6例患者术中出现支架移位,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穿支出血,1例发生支架塌陷,1例发生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弹簧圈突入小脑后下动脉(PICA......
作者:赵文元;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周晓平 刊期: 2003- 03
-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治疗
目的初步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2例23个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了支架植入扩张成形治疗,其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10个,基底动脉狭窄13个,术前平均狭窄程度(72.4±11.3)%(50%~90%),平均狭窄长度(6.8±3.1)mm(3~12mm),植入球囊扩张支架23枚,作临床及造影随访.结果23个狭窄支......
作者:洪波;刘建民;许奕;黄清海;赵文元;张珑;张鑫;周晓平 刊期: 2003- 03
-
多支架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多支架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2枚或2枚以上支架对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12支狭窄血管行血管成形术,共植入17枚支架,其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使用自膨胀支架,颅内段和椎动脉使用球囊膨胀型支架.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狭窄均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除1例动脉闭塞外,其余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多个支架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张鑫;刘建民;洪波;许奕;黄清海;张珑;赵文元;周晓平 刊期: 2003- 03
-
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目的总结26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均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对双侧A1正常者应用双侧颈动脉置管技术监测栓塞术中载瘤动脉通畅情况,对瘤颈累及双侧A2者采用微导管微导丝辅助技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术中出血者予弹簧圈继续栓塞,发生术中血栓形成者予尿激酶溶栓.3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均同次手术治愈.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16......
作者:许奕;刘建民;洪波;赵文元;黄清海;张鑫;张珑 刊期: 2003- 03
-
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
目的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程,显示多发狭窄.但两者对狭窄程度都有过高评估的倾向,对斑块溃疡难以显示.结论就目前彩超和磁共振机器的性能,尚无法替代DSA检查.必须有机地结合彩超、CEMRA和DSA检查,......
作者:赵文元;刘建民;洪波;许奕;黄清海;张珑;周晓平 刊期: 2003- 03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的3DDSA与二维(2D)DSA图像进行比较,分析颈动脉的形状、狭窄的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必要性、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及支架的选择.结果与2DDSA相比,3DDSA能更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形状及程度,能提供佳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使用3DDSA能正确决策支架的选择.结论3DDSA在颈动脉狭窄血......
作者:张珑;刘建民;许奕;洪波;赵文元;黄清海;张鑫;周晓平 刊期: 2003- 03
-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目的总结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3例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并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了回顾.结果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基底动脉缺血,DSA显示为血管的狭窄和扩张.采取夹层段支架植入加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和夹层动脉GDC栓塞可有效缓解症状,防止再出血.结论对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文元;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周晓平 刊期: 2003- 03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对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78.3±4.7)%与(15.6±4.4)%,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30%.临床随访无TIA或......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洪波;许奕;赵文元;张珑;周晓平;张鑫 刊期: 2003- 03
动态资讯
- 1 臭氧治疗术在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 2 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胃窦幽门恶性狭窄
- 3 兔VX2门静脉癌栓模型构建
- 4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 5 经鼻、食管引流及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胸腔瘘
- 6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
- 7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 8 下肢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
- 9 激光髓核气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化条例(草案)
- 10 急性结肠梗阻支架置入对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的作用
- 11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性脑卒中15例
- 12 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
- 13 全麻下单导丝引导Y型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气管疾病6例
- 14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15 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介入治疗
- 16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双介入治疗
- 17 血管内支架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18 血液流变学及其在支架置入术后的变化
- 19 多层螺旋CT及其门静脉造影在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前应用价值
- 20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单侧髂总动脉闭塞一例